首页 > 中国食品报 > 一把手谈食安

南沙第一中学:严把关保食安,高标准守健康

2021-02-05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南粤食安融媒体 编辑:小蝶

学校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在南沙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南沙区卫健局的监督、指导下,南沙第一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强化管理、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保障学生食品安全当作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来抓紧抓实。近年来,南沙第一中学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实现较大提升,食堂食品安全等级多年获评A级,饭菜质量和安全广受学生、家长肯定。现将南沙第一中学食品安全工作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切落实食品安全管理责

一是签订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明确专人具体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将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的轨道,并根据国家、省、市、区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及学校实际,确立相关规章制度,使学校食品安全工作有章可循。三是领导经常组织检查,深入督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管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提升措施。四是与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执法局等部门保持常态联系,积极配合其对学校食堂及周边商铺、小饭桌等的监督检查,提出整改意见,推动构建政府与学校分工明晰、责任明确、协调联动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二、加大投入,不断完善食堂硬件设施设备

南沙第一中学向来重视食堂硬件建设,建成食堂座位共有900多个,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自创办以来,南沙第一中学时时留意食堂硬件设施设备的损耗情况,及时更新损坏、老化的设施设备,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食堂进行了几次升级改造,配备先进可靠的清洁、消毒、冷冻、监控等设备,安装智能化点餐、智能化监管等系统,在原本标准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向更高的标准看齐。疫情期间,更是跟紧国家防控步伐,在学生返校前及时添置体温测量仪、脚踏消毒地毯等设备,并在学生餐桌上特别添加了一道六七十厘米的隔板防止飞沫感染,在地面画了一米间隔线方便学生排队取餐,切实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三、从严要求,全面强化食堂食品安全管理

一是严选食材。推行规模采购,规范食品安全渠道,落实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从源头上堵住“三无”、过期、变质、劣质、检测不合格食品的流入。二是严管存储。建立健全完善的库房管理制度,规定蔬菜肉类必须当天配送,米面油调料等存货量不能超过一周,食材存放要分区、分架、分类、离地、离墙,详细标注名称、进货日期、到期时间等信息,并重点落实48小时留样制度。三是严把卫生。保持食堂内外的环境卫生,严格按照“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顺序对餐具、厨具进行清洗消毒,做好防蝇、防鼠、防尘、防潮工作,同时严格实行食堂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制度,做好健康证公示。四是严管员工。设立专人全程负责监管食堂餐饮的进料、清洗、制作、留样等工作,落实食品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五是科学配餐。结合高中生生长发育特点及营养健康需求,制定一周内不重复的菜谱,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均衡。


 四、优化创新,逐步打造多方监管的阳光食堂

一是认真开展“互联网+明厨亮灶”改造工程。南沙第一中学在烹调间、洗消间、分餐区等多个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通过“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将后厨实况“晒”出来,接受监管部门、家长、学生等群体的全天候实时监督。二是开启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新模式。根据市区的相关工作部署,南沙第一中学接入了南沙区“智慧食安”云平台,将平台应用与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在平台上进行每日自检、录入购消数据、查看学校食安指数排名,并借助预警提醒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实现后厨操作规范化,隐患排查精细化。三是定期开放食堂。南沙第一中学饭堂每学期都定期向家长开放,充分尊重家长们的知情权、评议权和监督权。四是积极征求、采纳意见。南沙第一中学定期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饭堂的意见评价并参照改进,不断提高饭菜质量与服务水平。同时组建膳食管理委员会,加强学校管理层、食堂经营方和学生三方的交流沟通。五是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在食堂公告墙上详细展示公司资质、食品安全员、食材检疫证等食安信息,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上积极宣传学校食堂餐饮工作、活动动态。


五、大造声势,积极营造浓厚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氛围

一是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日常工作。利用广州市安全教育平台、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食品观,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安全生产月”“应急演练季”等活动为载体,以集中讲座、视频观看、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校讯通、班群、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送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引导学生、家长自觉抵制假冒伪劣食品、慎重购买和食用不明食材加工制作的食品,教育学生科学理性消费和合理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