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压实责任,更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2021-02-05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区长 毕锐明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南粤食安融媒体 编辑:小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世界各国都关心的重要问题,它关系着消费者的生命和健康,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荔湾区是广州的老城区,辖区美食有较高的知名度,历来就有“食在广州,味在西关”的美誉。近年来,荔湾区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加强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全区食品安全状况稳步向好,没有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也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
荔湾区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并结合荔湾区实际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若干措施》、《荔湾区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清单》,明确区委区政府领导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印发广州市荔湾区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事权清单,压实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行业管理责任。
(二)推进溯源系统建设,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荔湾区率先在在黄沙地区的水产批发市场群试点“水产品电子溯源暨销售凭证系统”(现更名为“广州食用农产品溯源平台”),有效破解水产品交易数据采集难、凭证统一难、产品溯源难、日常监管难等难题,进一步清晰水产品流向,规范商户电子台账建设,保存市场方日常管理痕迹,压实市场方管理责任及商户主体责任。通过推动溯源系统建设,水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监督抽检的合格率已从2017年的90.48%提升到目前的98%左右。黄沙水产市场推行该系统得到省、市市场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深圳、黑龙江等地监管部门前来考察交流。
(三)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狠抓校园食品安全。
校园食品安全一直以来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在强化餐饮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实施全过程监管、创新监管方式的方针下,荔湾区积极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通过以网管网等措施实现对食品经营加工全过程的可见、可感、可知,筑牢食品安全监管网。截至2020年10月,荔湾区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260家、向学校供餐的集体用餐配送单位2家,均已全部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共安装智能摄像头1388个,圆满完成省、市各级工作要求。
在荔湾监管平台APP中,监管人员可通过上述摄像头对餐饮单位后厨进行AI违规行为识别,包括检测后厨鼠患活动、陌生人进入后厨、食品生产加工人员未佩戴帽子口罩以及在厨房内吸烟等。同时,APP中还公示了餐饮服务单位的证照资料、食品安全制度、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和自检自查记录等内容,让监管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获取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信息。
(四)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筑牢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
去年以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食品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复杂。目前从国内情况来看,进口冷链食品领域暴露的疫情风险较为突出,为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监管,荔湾区设立全市最早的2家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标准仓(广州炜洹贸易有限公司、广州市品纳冷库服务有限公司),集中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的核酸检测和预防性全面消毒,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覆盖管控、全链条管理、全过程追溯,有效防控进口冷链食品相关疫情传播风险。为进一步保障监管队伍力量,荔湾区强化卫健、市场监管、公安、属地街道等部门联动,组建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标准仓驻点团队,确保每件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二、下一阶段工作举措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没有变,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易发多发,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时刻绷紧防范之弦。为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荔湾区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食品安全工作: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逐步完善基于风险分析和供应链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监测、检验、溯源等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食用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稳步提升,主要食用农产品、食品的生产流通实现信息化追溯,生产经营者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经济利益驱动型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减少,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二)深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食品经营风险分级分类管理,深入推进“网格化”和“双随机”监管方式。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督促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查处力度,完善和落实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不合格产品通报制度,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经溯源调查后,一律通报到上游环节监管部门,在监管上实现“产销对接”,实现全链条把控。
(三)完善食用农产品电子溯源布局。
自2018年在黄沙水产市场率先建设使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电子溯源平台系统以来,荔湾区陆续已有21家农贸市场完成系统建设工作,下一步将继续拓展食用农产品电子溯源系统运行工作,利用该系统逐步实现市场开办者查验留存和商户进货查验记录的全面电子化,记录供货者、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建成信用记录库,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的风险把控,从而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四)构建食品安全共建共治共享体系。
充分发挥各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监督食品安全。完善投诉举报机制,落实举报奖励政策。持续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将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纳入中小学学校教育,开展食品安全科普活动。广泛开展防范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的宣传活动。
(五)继续狠抓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进口冷冻食品监管,抓实抓细进口、运输、仓储、销售、加工等环节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把控“相对集中、驻场监管、电子溯源、每件必检、件件消毒、合格出库”六道关口,督促各类经营主体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人物同防”措施,推广运用“冷库通”系统全面加强进口冷冻食品溯源管理,加强直接接触进口冷冻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坚决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风险与疫情防控风险叠加。
相关文章
- [ 2023-07-07 ]
- [ 2022-03-03 ]
- [ 2022-03-03 ]
- [ 2022-02-25 ]
- [ 2022-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