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食品报 > 一把手谈食安

加强源头治理,构筑武江食品安全风险 共治体系--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郑伟平

2019-11-28

加强源头治理,构筑武江食品安全风险

共治体系

韶关市武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郑伟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深刻揭示了食品安全基本判断、基本职责、基本要求、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新时代食品安全工作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近年来,武江不断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力度,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2018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为97.6%,食用农产品合格率为94.55%。但食品安全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治标”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巩固,“治本”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为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源头治理,全力构筑武江食品安全风险共治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工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党政同责,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明确了食品安全工作的方法、原则,为我们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提供了基本方法和手段。我们要深入学习并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系列重要论述,切实把“四个最严”落实到日常食品安全工作中,运用好最新的《食品安全法》,尤其做到通过重拳出击、重典治乱,更好地威慑、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此同时,落实好食品安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用最严格的监管查摆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筑牢食品安全底线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我们要根据自身区域特点,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持续加大监管力度,针对当前存在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好农兽药使用、校园食品安全、假冒伪劣食品治理、保健食品行业清理等食品安全放心攻坚工程,集中力量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积极创建“放心餐馆”,着力打造“放心餐馆”品牌,增强餐饮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营造放心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在全区范围内继续推进“明厨亮灶”工程,确保中大型餐饮企业全覆盖。对全区小餐饮单位做好动态量化分级管理,促进餐饮经营者加强食品安全自身管理能力。持续开展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小食店、士多店等专项联合检查,全面杜绝“三无”产品。继续抓好第三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针对仅有农贸产品快筛快检室的短板,规划设立具备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做好农产品准入把关工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保证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主要环节的抽查监管覆盖面。在落实省、市全面推行的“智慧食药监”及食品追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区级食品信息网络设施建设,积极与省、市业务平台对接,实现互联互通目标,切实解决新业态、新产业监管难度大的问题。

全面推进食品供应链安全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优质食品供给

深入贯彻落实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谋划建设5个1000-2000亩的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打造“特色明、效益好、农民富”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力争成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以优势龙头企业为带动,大力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扶持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品牌创建。加强对各农资经营主体、农产品生产单位、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植(殖)大户巡查工作,定期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开展食用农产品检测工作。定期做好全区约40家土榨花生油、糕点、酒类等小作坊专项整治及抽检工作,确保让百姓买的放心。继续做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遏制农药兽药残留超标问题。

促进多元治理主体间协同,构筑食品安全风险共治体系

深化监管体制改革,促进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实现政府监管由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上下互动的“治理模式”转变,并优先向基层配置监管力量倾斜,分层布局、优化配置、形成体系,同时注意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和监管水平的提升。通过普法宣传、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广泛开展科学饮食,培养市民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增强广大市民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和对食品安全工作的信心。积极培育食品行业组织与各方社会组织,开拓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渠道,完善全社会食品安全投诉举报体系,落实举报奖励政策与保护制度。

总而言之,要让人民吃得放心,我们必须以更加严格的监管,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全区食品安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