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食品报 > 一把手谈食安

落实党政同责属地管理 建立全链条监管检测体系

2021-02-05 增城区人民政府区长 赵国生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南粤食安融媒体 编辑:小蝶

食品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食品安全越来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多次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增城地处广州东部,素有“荔枝之乡”的美誉。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增城番石榴、增城乌榄等5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7个生产基地、4家企业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定,享有“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丝苗米之乡”等称号。

近年来,增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2015年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为重要契机,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改革创新,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四有两责”落实到最基层,确保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中向好,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事故,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一)全市率先推行“垂直+属地”双重管理模式,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和《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资源配置下沉,增城区在广州市各区中率先推行“垂直+属地”的食品安全双重管理模式,为食品安全上了“双保险”:一是风险层级清单管理有效加强。该模式细化了区和镇街两级食品安全监管的权责清单,合理划分了区市场监管局和各镇街的食品安全监管权责,其中,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统筹指导全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易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及高风险的企业主体监管;各镇街负责除区市场监管局监管对象以外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以及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的整治。二是镇街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压实。该模式的基层机构设置上,在镇街设置食安办,在村居设立食品安全协管站,组建兼职协管员队伍,承担本辖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联查联防联控工作。镇街党委政府从被动支持转变为主动担责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责任体系,打通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三是监督考核工作从严从紧。增城区政府加大对镇街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的监督考核力度,与各镇街政府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将镇街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情况工作纳入区年度工作绩效考核,并列为“一票否决”项,确保基层不折不扣落实食品安全双重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区-镇街两级食品检测体系,食品检测任务完成量位于全市各区前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保障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增城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食品检测体系,全区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监管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强化财政经费保障,从2016年起用于食品安全工作的经费逐年递增,五年来累计投入达到2.26亿元,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专业队伍建设、装备配备建设、检验能力建设和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连续3年把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纳入区十件民生实事,全面提升检验检测人员、车辆、设备等保障水平。二是监测体系建立完善。增城区积极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多层次、广覆盖、全链条的检测体系,目前已基本实现了食用农产品源头检测、进出口食品监督抽查检测与消费终端检测相结合,区级检测与镇街快检相结合,政府检测与市场自检相结合,自有机构检测与委托第三方检测相结合,日常检测与专项检测相结合。2016-2020年,全区累计开展食品监督抽检3万多批次,合格率97.9%;食品快速检测58万多批次,合格率99.6%;不合格产品100%完成核查处置,食品检测量位于全市各区前列。

(三)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实现疫情防控与食安监管双落实。国内外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对食品安全工作特别是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城区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实现了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双落实。一是强化餐饮等重点场所监管。对隔离酒店、集体食堂、学校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等高风险重点场所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2020年共检查学校食堂、隔离酒店等各类餐饮单位5.2万家次,排查隔离酒店风险隐患58个,劝退11宗农村集体聚餐、减少了超2700人次的聚集。二是狠抓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监管。全面清查增城区进口、运输、仓储、生产经营进口冷链食品行业情况,加大进口冷链食品闭环监管力度,全年共抽检冷冻食品(含进口冷冻食品)344批次,未发现不合格产品;立案查处经营无合法来源证明冻肉案件9宗,扣押无中文标签冻肉160吨;累计完成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4.3万份,其中从业人员2.8万人次,产品4700多份,环境物表1万多份,结果全部为阴性。

(四)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便利区,全力保障出口食品安全。增城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不仅是广州市“菜篮子”“米袋子”主产区,还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增城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优势,加强与港澳地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交流合作,促进食用农产品供给质量标准和质量水平提升,推动深化与港澳及其他地区农业产业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2020年投入使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通关(增城)便利区,以统一标准加强对增城农产品生产、流通等企业的管理,建立科学全面的海关检验检疫机制,全力保障出口食品安全,推动增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流通及相关高端服务的“菜篮子”集聚区。

(五)鼓励社会监督、公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作,单纯依靠监管力量,难以有效解决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实行社会共治,鼓励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共建共治,才能共享食品安全社会。一方面,完善食品安全社会举报制度,设立投诉举报热线,鼓励群众依法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行为与企业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行为“双监督”,大力捍卫全区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社会组织、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逐步培养全社会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下来,增城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压紧压实食品安全责任,全面巩固提升辖区食品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一是进一步探索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体系。继续深化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合理下放管理权限,优化乡镇街道机构设置,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监管责任。二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保障粮、油、肉、菜等供给安全。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坚持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执法办案“两手抓”“两手硬”,加大餐饮等重点场所监管力度,持续抓好进口冷链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食品、食用农产品违法违规行为,解决群众关注的食品安全重点热点问题。四是持续推进食安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做好迎接国家评价验收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