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食品报 > 一把手谈食安

以化解食品风险隐患为导向 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2021-02-05 增城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邓海军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南粤食安融媒体 编辑:小蝶

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增城区市场监管局坚持以化解食品风险隐患为导向,全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历经摸清“家底”打基础、重拳执法清隐患、科学监管上台阶几个阶段,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地毯式大排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加强食品检验检测、推广运用监管新手段等方式,全方位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保障广大市民群众“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摸清“家底”打基础——开展地毯式大排查,摸清食品生产经营“家底”

全面掌握情况,方能做到心中有数。面对食品产业底数不清、风险隐患不明的局面,2017年上半年,我局会同各镇街、各有关部门采取“集中队伍和资源、集中时间和精力、一个镇街集中一段时间、逐个镇街逐个村居突破”的方式,全面开展“地毯式”食品安全大排查,重点核查生产经营业户主体资质、食品及原料采购管理、食品生产加工流程等情况。

大排查期间同步完善了全区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一张监管网、一张风险图,做到“两个到位、四个清晰”,即分类监管到位、风险排查到位,边界清晰、业户清晰、监管内容清晰、监管责任清晰。


重拳执法清隐患——强化执法办案,重拳整治违法生产经营行为

针对大排查清理出的无证生产经营、“三小”场所管理水平低等重点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我局联合属地政府集中开展清理整治,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聚焦“三小场所”的规范整治。按照“疏堵结合、规范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大胆先行先试,通过镇街统筹规划、食品监管部门专业指导、村居协管员上门服务,三管齐下,督促引导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依法登记、改善生产经营条件。2016年,率先发放了广州市第一个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二是聚焦重点风险隐患的专项整治。针对辖区的食品安全重点风险隐患组织开展了食品小作坊、农贸市场、学校及周边、酒类、水产品、食盐等多个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非法添加等违法行为,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震慑了一批不法分子,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三是聚焦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出重拳、下狠手。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履职尽责能力,加大执法办案力度,强化部门间、区域间案件移送、督办查办、联合惩处、信息发布等沟通协作。2016至2020年,共办理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358宗。


强化抽样检验,把好食品“入口”安全关

抽样检验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技术手段。在建立全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过程中,我局和各镇街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委托专业机构开展监督抽检、自建检测室开展快速检测、督促各农贸市场开展自检等方式,对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肉、鲜蛋、水产品等所有食品类别和品种以及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小作坊和餐饮服务单位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广覆盖的检验检测。同时,全面公开抽检结果,加大不合格食品的曝光力度,及时公开不合格食品处置情况。对抽检不合格产品或监测发现问题的样品,根据风险的高低及时采取下架、封存、召回、销毁等措施。

为鼓励市民从被动检测转变为主动参与检测,我局还开展了“你点我检”“快检开放日”等形式多样的免费检测便民惠民活动,派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车在人流量大的农贸市场、在配套设施落后的村办市场和墟市设立流动检测点,让广大市民群众可根据需要,对自己购买的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点单”检测。


科学监管上台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重点企业开展风险评估

为进一步完善监管工作体系,督促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压实压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2019年起,我局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辖区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小作坊以及学校、工地、养老机构等集体食堂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定期开展风险和监管形势分析,根据突出风险及时调整监管计划。引入第三方机构的优势在于它是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一方面能够更大程度地发挥其技术性和专业性优势,更客观、精准地排查出食品风险隐患;一方面也能促进我局监管人员提升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

2019年共完成全区101家重点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查找并督促企业完成各类风险隐患整改185个,对评估发现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11家企业予以立案查处。2020年共完成全区140家食品生产企业、341家企业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督促存在风险的企业及时整改。


搭乘智慧监管快车,加快推进“明厨亮灶”建设

学校食品安全事关学生身体健康,事关亿万家庭幸福,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一直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2020年,增城区将实施公办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纳入区政府民生十件实事之列。

学校饭堂数量多,监管人力匮乏是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此,我局统一全区学校饭堂明厨亮灶建设标准,包括性能标准、技术标准、功能标准、架构标准等,将传统的明厨亮灶升级为互联网+“明厨亮灶”,以云端服务为主,提供视频直播、数据分析等功能,提供阳光共治、主体自律、靶向监管等体系服务。

截至2020年底,全区307家学校(幼儿园)、高校食堂及其供餐单位100%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升级改造工程,可实现校园餐饮供应全程信息化,供应各环节可追溯,食安信息公开透明,结合管理人员自查、校园日常检查、家长随时抽查、政府部门检查,形成完整可溯源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