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地方新闻

“一茶两果三村”激发乡村产业动能

2020-08-20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陈家湧

太平镇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建设公示名单

太平镇.jpg

马山火龙果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大郎村的茶叶、水浪村的青梅、马山社区的火龙果……走进新兴县太平镇大小村庄,处处景象独具特色。

  拓宽乡村发展新模式,太平镇精准定位,措施得力。乘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东风,近年来,太平镇不断壮大茶叶、火龙果、青梅凉果等农业主导产业,成效明显,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今年8月3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示的《关于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和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中,太平镇入选第二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该镇大郎村、马山村、水浪村则入选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

  一片叶子养活一方百姓

  从新兴县城区前往太平镇象窝山,需要约50分钟的车程。当抵达象窝生态园时,幽静安详、禅茶浓韵消除了一切疲惫感:漫山遍野的茶园满眼绿意盎然,有世外桃源般的惬意,流连于绿荫铺地、奇葩竞艳的山林,更陶醉于茶园茗香、湖光倩影、飞鸟相还的高山仙境,天然的茶园场地、蜿蜒的山间小路和富有禅意的建筑,带着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不一样的乡间风情。

  象窝山上种植茶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因六祖惠能缘起。据了解,从唐代开始,象窝山一带就开始有了种茶的传统,主要种植“水源山”茶,用以做药引。1958年象窝山正式开始大面积种植茶叶,大力引进云南大叶种,名为“象窝茶”。从2007年起,翔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始整合茶场资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对茶叶的引种、培植、管理和生产工艺等进行革新,扩大茶叶种植规模,开发本地旅游资源,为贫困户和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农户从脱贫逐渐走向致富,带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太平镇大力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发展茶叶生产,推进茶叶产业化经营,以“禅茶文化”为载体,以融合旅游为发展模式,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为象窝山下的村民发展提供了便利,盘活了闲置土地,拉动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累计带动村民增收逾1000万元。

  如今,太平镇青山、绿水、乡韵处处可见,呈现出青山依傍、碧水环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振兴新景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看山望水”成为“显山露水”,造就了太平镇“山上有产业、山中有绿水、山下有靓村”,逐渐呈现出一派产业与生态共荣、生产和生活共进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据了解,象窝茶园已形成了以350亩“60年老茶树”为宝贵资源,以1200亩“象窝茶场”为核心茶产区,辐射带动六大种植片区2800亩茶园共同发展的产业规模,成为南粤地区不可多得的拥有丰富的自主茶园资源企业,更是广东省内老茶树较多的茶企。

  如今的象窝山周边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突出。象窝茶也成为了太平镇绿色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打品牌,茶叶成为太平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现代特色产业,成为当地政府最为闪亮的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太平镇象窝茶产区被广东省认定为“新兴县象窝茶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月,太平镇获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开展“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成为云浮市唯一一个入选的镇;11月,翔顺象窝禅意茶旅农业主题公园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评为4A级农业公园。

  目前,太平镇正着力打造现代化茶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加强“政企合作”,创新扶贫开发方式,为该镇“融湾发展”加油添翼。同时,推广“翔顺+”和“生态旅游+”模式,做大一产、做精二产、做强三产,促进一二三产提质升级,拓展茶叶种植加工、电商营销、综合性旅游服务等多业态发展,全面开启“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一颗青梅成就一个产业

  在新兴,有一句流传已久的俗语:“想吃梅子嫁曹田”。太平镇水浪村委曹田村正是新兴县盛产青梅的村庄之一。水浪种植青梅的历史逾百年,村民起初只会制作简单的咸水梅。改革开放前,受到新兴县国营凉果厂的影响,村民学会了将咸水梅制作成产值更高的话梅。

  随后,风味独特的新兴话梅随着货郎的担子走遍了各地,人们从而知晓了新兴这个地方。改革开放后,掌握了话梅制作技术的村民纷纷“洗脚上田”,曹田村150多户人除了孤寡户,“有两个箩筐的人都开始制作话梅”。曹田附近村庄的农民纷纷加入这个队伍,家庭作坊式的凉果加工场遍地开花。就这样,小小的一颗话梅开启了新兴的凉果加工产业。

  一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青梅。但由于管理粗放、地处深山,加之其他因素,产业市场风险悄然而至。过去几年,新兴凉果行业跨过一道道坎,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发展难题,推动高质高效发展。

  在太平镇水浪村,种植青梅是该村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青梅种植、青梅食品加工是太平镇农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数据显示,目前太平镇水浪村青梅的种植面积约1100亩。新兴县青梅种植的面积约40000亩,年产量25000多吨,所产的鲜果除极小部分用作浸酒和鲜食外,98%以上用作加工用途。

  凉果加工业以青梅最为出众,爽脆酸甜,口感十足,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凉果,如话梅、橄榄、芒果、木瓜等。口味包括酸甜辣甘,颜色有红白黄青等多种。凉果依靠其独特的口感获得了众多人的喜爱,已经成为不少市民居家旅行必备的零食。

  采摘、清洗、腌制、日晒、分级、去杂质、调味……如今,凭着传统工艺结合高科技生产线,新兴凉果逐渐成为一种极具新兴特色的绿色健康产品。“爽脆、甘甜,好味道!”“第一次尝,很好吃,甘甜可口。”“酸酸甜甜,开胃首选!”……尝鲜的顾客都会对新兴凉果赞不绝口。

  近年来,太平镇依托资源优势,多措并举做好“梅”文章,擦亮“水浪青梅”招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用一颗小小青梅撬动乡村振兴大局。最近,水浪村凭着青梅入选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公示名单。

  历经近40年的发展和探索,“新兴话梅”“新兴青梅”品牌远近驰名,已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响当当的农业品牌,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还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以“新兴话梅”为代表多个产品荣获国家级奖、中国博览会金奖。“新兴话梅”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地方标准获批通过,更是将“新兴凉果”知名度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一个果子带火一座村庄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在太平镇马山社区这片广袤的田野上,渐次亮起一排排璀璨的明灯,5000余盏灯火宛如满天繁星,周边山野瞬间亮如白昼。

  马山火龙果基地位于太平镇马山社区长庆里自然村,占地近300亩。笔者在基地看到,只见青枝垂条,红果点缀。一排排火龙果树上,或鲜红或金黄的火龙果娇羞地从绿枝中探出“脑袋”,十分招人喜爱。这里环境无污染,光照充足,产出的火龙果甜度适中水分足,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火龙果是功能性水果,有润肠下火之功效,人感觉身体上火了,不妨来个火龙果,能清热下火。马山社区依山而立,生态环境优良,土地肥沃,无工业污染,产出的火龙果酸甜适中,水分足,风味更加特别。”马山火龙果基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凭着天时地利人和,马山火龙果基地将继续推广种植新品种,致力将“黄龙”打造成为镇村乃至新兴的特色产品,打造新兴特产新名片。

  作为马山社区的主导产业,火龙果产业如何继续做大做强?据了解,火龙果基地将探索做好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逐步形成火龙果种植和产品精深加工相协调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火龙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建设的有机结合。

  “随着基地逐渐成熟、扩大,我们将探索推进‘公司+农户’种植模式,带动马山社区以及周边村庄的群众加入火龙果种植。我们负责提供种苗、标准化种植技术和销售体系,农户只需要出力就可以实现种植增收。初步测算过,每对夫妇可以种植20至30亩,以2500公斤/亩的产量,一年下来产出效益是很不错的。”基地有关负责人说,目前马山火龙果基地有几百亩,计划不断扩大火龙果种植基地的规模,进一步实现连片种植效益。

  据了解,马山火龙果基地目前租用的田地是800元/年/亩,5年涨一次租金。“自从将家里一亩多土地流转给基地种火龙果后,每年都有固定的租金收入,每逢村干部通知我们去领租金时,我们都很开心。”在马山社区长庆里自然村,村民苏伯有感而发。

  据介绍,自火龙果基地落户马山社区起,该社区不少居民除了有租金收入外,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基地常年都会聘请马山社区或者周边村庄的近30名村民劳作,促农增收致富。

  “一村一品”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太平镇马山社区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做大富民兴村产业,全面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排排的火龙果长势喜人,一颗颗硕大的果实挂在藤蔓上,一个小小的“火焰球”“黄龙果”招人喜爱……如今,马山社区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探索走出一条高品质、高效益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