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食品报 > 一把手谈食安

坚持党政同责 全力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广东省韶关南雄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小龙

2019-12-25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南粤食安 编辑:浩铭

坚持党政同责 全力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广东省韶关南雄市人民政府市长  林小龙

image.png

南雄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检查超市进货台账

本报讯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是省文明城市、粤北著名旅游城市,营造规范有序、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环境,是关乎城市发展的大事、要事。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南雄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实现较大提升,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得到各级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并于2017年被列为省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当前,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的出台,对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南雄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工作举措,凝聚起党委政府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快完成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着力打造“吃在南雄”的城市新名片。

压实监管责任

一是强化党政领导责任。要把食品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自觉承担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食品安全工作,贯彻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二是强化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重点,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食安委领导小组,制定年度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分解任务、明确责任、督促落实;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强化部门职能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食品安全、管业务必须管食品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本部门、本行业领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监督指导企事业单位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职责,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农业农村、畜牧水产、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压实监管责任,共享资源、互通信息,加强全链条、全流程监管。

创新监管方式

一是强化源头监管。规范农资生产经营主体,严控《农药经营许可证》核发,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制度。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出厂检测制度,把好产品出厂第一关。二是严格准入门槛。严格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审核,强化资质管理,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登记工作,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三是强化网格化监管。以知责、履责、尽责、追责“四责”为主要内容,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名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落实食品生产监管制度,完善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做到监管“痕迹化”。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加大对群众关注度高、风险隐患大品种和场所的监管力度,防范区域性、系统性、行业性风险。四是加强专项整治。保持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高压态势,联合城管、公安、农业等部门,集中力量抓好农村地区、农贸市场、中小学校、餐饮行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区域和肉制品、食用油、婴幼儿配方食品等重点品种的专项整治,强化食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提高整治效能。

提升监管能力

一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基础数据一体化平台,依托“互联网+食药监”,积极推广智慧食药监系统运用,助推监管效能提升。督促大中型餐馆、学校食堂加快“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引导广大消费者参与餐饮服务监督,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街、示范镇和示范性平安食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继续抓好韶关首家食品加工小作坊创业园建设,积极筹建第二期创业园。进一步完善技术检测装备,购置食品快速检测车,加快学校食堂、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各基层所快筛快检室和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建设,大力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能力。二是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组建职能配置、机构编制、执法装备、人员配置“四到位”的乡镇食品安全员队伍,规范推行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南雄市还专门组建了由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干部、致富能手组成的社会监督员队伍和由法学、医药、公共卫生、检验检测、农业等领域专家组成的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同时,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培训并举,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及执法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实战执法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监管队伍。

加大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活动,通过开办讲座、张贴海报、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发送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短信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强广大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利用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12331投诉举报宣传日等宣传活动,着力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创建参与度与社会知晓率,扩大食品安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同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开设“食品药品安全”播报专栏,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和创建动态等,特别是对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企业和个体经销商进行通报表扬,对危害食品安全的单位、企业和个体经销商进行曝光披露,着力营造食品安全人人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强化考核奖惩

一是用最严厉的处罚严惩违法。以“零容忍”的姿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坚决执行好食品安全法及刑法中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和刑罚规定等法律法规,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要求,将处罚对象从直接责任人向企业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扩展,大幅提高违法成本,推动违法犯罪人员行业禁入,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二是用最严肃的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制度,全面实行食品安全“一票否决”制度,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镇(街道)工作绩效评价和机关绩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奖惩和任用、调整的重要参考,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相关人员,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