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2022-02-25 韩松妍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 编辑:景雪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并对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等重大事项进行了强调部署。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好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不提新主题、不讲新提法,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文件包括8个部分35条,为广大农民群众送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
“两条底线”守牢成果保障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内容之一。文件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完善落实监测帮扶机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去年以来,“三农”工作克服疫情灾情叠加等不利影响,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增产267亿斤,生猪产能提前半年实现恢复目标,其他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稳定,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库存充裕。但这并不代表在粮食问题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从吃饱到吃好,从米面油到肉蛋奶,消费结构还在不断地升级,粮食需求仍然呈刚性增长态势,结构性矛盾又不断地凸显,紧平衡的格局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资源环境的约束也在加剧。
对此,唐仁健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发条,要拧得紧而又紧,工作要抓得实而又实,重点是“三靠”。
——靠责任落实。中央明确,今后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主产区要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要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要确保粮食基本自给。
——靠收益保障。今年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政策上,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经营上,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总之,就是要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钱挣,而且还尽可能多得利。
——靠基础支撑。关键是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去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55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16.9%,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接下来还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下一步要在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强化重点区域帮扶、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实上下功夫。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编制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
“三项重点”促进乡村兴旺
坚持产业富民,让农民多增收、有奔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项重点”,即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在乡村发展方面,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对此表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五大振兴”第一个就是产业振兴。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重点是做好“三个着力”。
——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产业要姓“农”,要在做优做强种养业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三大乡村产业。在纵向上,要打造农业的全产业链,推动产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向卖品牌产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在横向上,要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
——着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要立足统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宜县则县、宜乡则乡、宜村则村,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同时,发挥各类产业园区平台带动作用,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欢迎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发挥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乡村建设方面,重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健全实施机制。在乡村治理方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一个加强”压实政策责任
唐仁健表示,新时期,抓“三农”工作其实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在内涵、外延上,在新时代、新阶段基本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更不要把它搞成‘两张皮’。当前,关键是要真刀真枪干起来,见声势、见行动。”唐仁健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加强”,就是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具体来说,一是压实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下一步,将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落实落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具体要求,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唐仁健透露,今年还将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同时,还要完善市县考核制度,压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责任。
二是健全机制。把脱贫攻坚探索形成的有效经验做法,根据新的需要,借鉴运用到乡村振兴中来。从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方面,推动健全一揽子乡村振兴的推进机制,广泛动员、集中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是转变作风。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用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稳扎稳打推进。
四是建强机构。文件强调,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的职责,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有条不紊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相关文章
- [ 2023-05-06 ]
- [ 2022-06-17 ]
- [ 2022-03-30 ]
- [ 2022-03-17 ]
- [ 2022-0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