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食品报 > 一把手谈食安

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助推 新丰“融珠先行”—广东韶关市新丰县人民政府县长 区毅明

2019-12-25 文章来源:中国食品报南粤食安 编辑:浩铭

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助推 新丰“融珠先行”

韶关市新丰县人民政府县长  区毅明

广东韶关市新丰县作为韶关地区唯一与湾区两市区(广州、惠州)都接壤的县,具有承接大湾区蓬勃休闲市场需求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新丰县紧紧围绕加快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目标,压实监管责任、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源头管控,持续抓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让食品安全监管更现代、更高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构建“农产品走出去,农家乐引进来”的融珠先行新模式,力推生态、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走进珠三角、融入大湾区,利用特色农家乐留住湾区游客脚步、吸引游客味蕾,加快打造“珠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监管“三级”责任体系落实到位

新丰县把食品当做是融入湾区的关键通道,把食品安全监管抓在手里,把群众饮食安全放在心里,切实扛起责任,履行责任义务。一是落实党政同责。严格对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健全完善《新丰县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工作格局,用责任扛起食品安全的“金字招牌”,让政府做食品的“代言人”。二是构建责任体系。坚持各镇(街)、各责任单位每年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建立各镇(街)、政府负属地责任,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共同联动的责任体系,全县上下共同扛起融湾食品安全责任,努力实现每一条食品链都有人负责,让食品安全称号传遍大湾区。三是健全完善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新丰县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网格化”监管和督查、应急管理和应急保障等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共同监管长效工作机制,迅速解决老百姓、游客的每一个疑问、每一个投诉、每一个突发事件,让大湾区游客玩的开心,吃得放心,问题解决得舒心。

监管方式方法全面提升

新丰县农产品种类众多,农家乐、休闲民宿等新业态发展迅速,监管形势远比之前复杂;面对新的情况,新丰县将充分利用现代化监管技术和模式,创新监管方法,用新的监管法宝,让监管工作始终“跑”在风险前面,打造“源头抓起-专项巩固-典范引领”新格局,真正把新丰变成湾区的“菜篮子”。(一)加强源头管控。完善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环境条件,避免在严重污染的产地进行食用农产品生产,保证产地环境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把好食品安全“第一关”。(二)突出专项整治。今年以来,新丰县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食品保健食品欺诈虚假宣传行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专项治理、校园及周边“五毛食品”专项整治、养老机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食品重点品种全覆盖抽检、工厂企业和建筑工地集中用餐单位食堂专项检查等51余项专项整治,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户410户次,检查学校食堂102余家次、周边餐饮服务单位86余家次,检查敬老院、福利院21余家次,发出日常检查表135份,监督意见书21份;发现并处置食品安全风险问题36余个,责令整改36余户,办结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件。(三)树立安全典范。以新丰县巩卫创文工作和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为契机,在全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个体户中广泛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明厨亮灶”示范单位、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等系列创评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5家餐饮单位被评为市2018年度“放心餐馆”;建成“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有325家,其中,单位食堂及中型以上餐馆有183家,学校食堂实现“阳光厨房”全覆盖。

共治共享格局快速成型

对标大湾区市民对食品安全监管公开、透明的要求,深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推动社会共治共管共为,凝聚起抓食品安全的最大合力,让湾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食品种植、生产、加工全过程。一是加强配合。大力提倡、支持农户“阳光种植”,鼓励食品经营户建设“阳光厨房”、“透明厨房”,对食品进行“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打造新丰县监管新模式,让湾区游客吃得放心。二是加强互动。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员代表、饮食、旅游协会代表等影响力大的人参加“十大优质农产品”、“放心餐馆”等参观评价活动,充分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为新丰食品打响品牌知名度;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优势,给湾区游客留下好印象。三是加强信用管理。完善信用基础档案,根据不同信用等级,采取不同监管频次、突出不同监管重点,对守信单位实施宣传鼓励、示范引导,对失信单位进行曝光评议、严格惩处,规范经营者行为,形成部门约束到位、被监管者配合到位的良好循环,用严格的信用机制增强湾区游客对新丰食品的信心。

未来,新丰县将继续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推进食品安全各项治理工作走向现代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创建“双安双创”夯实基础,为打造“珠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营造环境,为加快“融入珠三角、服务大湾区,生态富民立县”贡献力量。